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一场前所未遇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随即打响。疫情就是集结号,危机时刻,作为一所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干部师生积极应战、主动作为,确保特殊时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与全国人民一道期待拨云见日、春暖花开。
党员干部带头上
1月24日,大年三十,阖家团聚的日子,学院院长张秋生却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除夕之夜。晚上10点多,一位湖北籍研究生因为就业签约,在所在城市交通管制前回到了北京。从学校派出的车辆将学生从火车站接到校医院的那一刻起,张秋生就全程陪同、不得停歇。量体温、做体测、领取防疫物品……等护送学生到达设在另一个校区的隔离观察楼,交接并安排好后几天的餐食,回到家春晚已近尾声。而今,这位幸运的学生早已解决隔离,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事实上,作为学校党建传统大院,贯穿整个疫情防控工作,学院党委都始终注重引导党员干部经受斗争考验、发挥表率作用。疫情发生后,学院迅速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全部进入战时状态,坚守一线、到岗值班。学院党委书记张力更是无论春节假期里、还是网上开学后,每天坚持到岗工作,统筹推进全院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一天都没有休息。
根据学校疫情防控整体安排,各二级单位提前自大年初四开始安排值班,周六日也不间断,假期值班天数相比之前增加不少,一些原本年后参加值班的老师也因身在外地无法赶回。学院在管理团队群中发布动员令,多位教工党员积极响应、主动请战,不到一个小时便完成人员补充调整,后续值班任务全部由教工党员承担。
学院党委工作部门负责人李世珍年后第一个到岗值班,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学院留校没有回家的20多名学生发放校园临时出入证和防护物品。一周多没有出过门,一下近距离接触这么多人,李世珍坦诚有些紧张,“毕竟家里有两个小孩,青年学生又喜欢到处跑”。“但学生们也还是需要照顾的孩子,作为党员,同时作为一名父亲,这个时候能为他们做些事情,冒点风险也是值得的。”
受疫情影响,学院有10多位班主任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学院党委面向教师支部委员发布通知,紧急召集担任特殊时期临时班主任,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2位支部委员全部报名。这支2019年11月刚刚完成换届、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年轻集体,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强烈的奉献担当意识。
为切实做好学院3000多名在册研究生的疫情管理,研究生德育部门负责人刘人元创新工作思路,组织研究生支部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党日活动,明确党员在关键时刻肩负的责任,引导学生遵守学校和地方各项防疫规定。这对学院顺利开展学生动态报告、信息通知、线上教学等工作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一个都不能少
精准掌握师生行程动态和身体状况,是开展校园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防控工作初一启动,学院就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和操作规程,突出全员化、信息化、人性化,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针对学生数量大、类型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学院动员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教师支部书记、研究生导师和相关部门人员等多方力量,扎实做好摸排筛查、联络沟通、服务保障等工作。其中教师支部书记既要与系主任协同做好本系教师联络组织工作,又要督促研究生导师做好各自研究生的联络督管,任务很重。全体支部书记不讲条件、克服困难,坚决落实工作部署,发挥了关键作用。
经济系党支部书记、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曹志刚教授就是其中一位。身处导师人数最多的系,为了解决研究生信息发布这个“堵点”,他从下午4点持续工作到晚上12点,督促系里教师完成全部研究生的信息反馈工作。
疫情之初,由于用户过多,原有公共信息平台运行不畅、经常掉线。学院办公室主任王颖协同信息化办公室罗宇等,反复研究上级数据报送要求,加班加点设计出学院微信二维码打卡系统,便捷高效开展疫情信息采集与统计工作,精准对接全院5660名学生和337名教工,做到信息采集无死角、全覆盖。
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发展,学院在鄂师生的生活情况牵动着全院师生的心。学院党委组织开展专项关爱行动,由学院党委书记和各位班主任分别与3位在鄂教师和125名湖北籍学生逐一通电话,详细了解师生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转达学校和学院的关怀与慰问,帮忙解决实际困难,鼓舞大家坚定齐心战疫的必胜信心。
学院在海外学习的学生有26人,鉴于全球疫情发生变化,学院主动与他们加强联络,提醒注意个人健康安全,并对疫情发展提前预判。同时高度关注湖北籍在外留学学生群体,帮助他们疏导因客居他乡担忧国内家人健康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除此之外,学院师生还积极行动,全力支持全国抗疫。除夕夜零点,学院MBA联合会和MBA校友分会联合发起“助力武汉”校友募捐活动,获得全球校友积极响应,72小时内募到善款45万多元,由学校教育基金会统一捐赠至湖北省慈善总会,定向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北京交通大学也由此成为最早一家向湖北省捐款抗击疫情的高校。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徐锡武主动请缨,作为国家医疗队第二批成员奔赴武汉,进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患者病区,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学院也为其单独制定了网络教学课程计划,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岗位就是战场
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平板电脑、一个手机,两个账号分别登陆两台电脑的腾讯会议,主电脑开摄像头和麦克,播放讲解PPT;平板用来监控课堂,随时与学生简单交流;每个知识点讲完,用手机在课程微信群发问卷星题目,根据答题情况强调易错点;全程开EV录屏,保留完整的PPT讲解过程用于回放复习……这是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学院工程管理系郭婧娟教授通过网络为学生讲授《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场景。为了保证最佳授课效果,她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提前学习、试用学校推荐的网络平台,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技术方案。“稳定教学秩序、做好本职工作,是学校、教师抗击疫情、回报社会的基本面。”她表示。
为落实好学校“延期开学不停学”工作部署,打好网络教学这场高校抗“疫”主体战,学院教学相关部门全力投入,精心组织全院教师和课程团队,按照“一课一案”“一生一案”要求,认真制定教学方案,提升网络教学技能,提前组织授课测验,确保教学效果充分实现。所有网上课程全部建立教学微信群,作为应急联络和课后交流的基本保障。管理团队全面摸排并帮助解决上网技术问题,想尽办法让大家进入课堂,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本科毕业班学生索朗旦增,家在西藏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色甫村6组。这里是西藏偏远山区,家里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平时查阅文献资料都得去县城上网。疫情期间不让出村,学院辅导员了解情况后,设法帮助其通过手机解决了论文写作和听取网上直播课程的困难。
教学之外,作为一所有着百十年办学历史、在支撑引领中国产业发展方面颇有影响的经管学院,一段时间来,学院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和智库作用,为抗击疫情建言献策。
疫情出现后,学院物流管理系施先亮教授团队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提交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加强应急物资保障的建议,强调做好应急物资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要条件。经济系李红昌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就疫情后的物流产业机制建设提出意见建议,相关内部参考获有关领导批示。李红昌还与经济系王超副教授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专家共同撰写《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对我国应急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考及建议》文章,从短期和长远提出对策建议。信息管理系朱明皓副教授在新华网发布专家观点,强调国家应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应对疫情中远期影响。旅游管理系张辉教授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先后发表《疫情的旅游思考》《旅游业“复工复产”为时尚早》两篇长文。特别是针对疫情防控拐点还没到来,一些地区旅游业却急于复工复产的乱象,明确提出“旅游特性是流动与聚集,与疫情防控刚好相背,存在巨大风险”的专业提示,引发广泛关注。学院宋守信教授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或发表观点文章,强调要警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的安全隐患问题,特别是针对性消除员工恐惧疑虑心理。
2月20日,学校教职工正式开学。按照要求,学院机关除了每天安排带班领导和少量人员到校到岗工作外,其他人员全部采用远程办公模式,旨在保障大家身体健康、满足校园防控需要。为了确保人员各行其责、工作有序运行,学院为机关部门办公电话全部办理手机绑定呼叫转移,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和紧急事务实行“首问负责制”,要求及时进行处理,不得以不在学校为由推脱,或存在工作不到位、打折扣情况。“岗位就是战场,一切为了战‘疫’。”学院党委书记张力强调。
本文在中国MBA教育网刊登,媒体链接:
PC端:http://www.mbaedu.cn/schnews/view/id/10053.html
手机端: http://m.mbaedu.cn/news/view/id/10053.html
搜狐:https://www.sohu.com/a/384601798_9999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