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自信”的内在依据和重大意义

时间:2016-10-28 09:09:00

  2016年10月30日 河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四个走出来”,深刻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道路自信呢?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成果。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使我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成效性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的最根本的内在依据。

    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提出并践行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指导我们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篇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理论自信,一是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科学性。这个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理论的正确性主要取决于它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程度和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胜利,并正在继续指引我们取得新的更大胜利。对这一科学理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充满自信。

    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

    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制度“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一先进的制度体系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之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而形成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制度自信,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政治动力。二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外,还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说,除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外,还必须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的积极认同、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及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提出坚持文化自信,是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一是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因、命脉,这些宝贵文化资源,铸就了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柱。二是因为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贯穿其中的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引着前进方向、提供着精神动力。离开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会失去精神基石和文化滋养。

    坚持“四个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作者:韩振峰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交大共青团——交大青年全面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电话:51688610    传真:51684028

Copyright 2012 北京交通大学,版权所有

BJTU ICP备 141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