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改革:增强“三性”深化服务

时间:2016-11-28 10:51:00

  

  日前,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这份文件充分贯彻了中央有关群团工作改革精神和《团中央改革方案》精神,是指导高校共青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群团组织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以保持和增强“三性”作为改革的根本遵循和指引,按照“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格局做好改革工作,从而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

  要增强政治性,切实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增强政治性,一方面,要求高校共青团改革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自觉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更要求高校共青团把做好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竞争力,把传播党政主流价值和满足学生精神成长需求相结合,把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相结合,通过改革创新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履行好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学生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要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体系,加强和改进网上思想引领工作,把广大青年学生紧密团结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努力奋斗。

  要增强先进性,切实提升组织活力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团组织“必须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增强先进性,对于高校共青团来说,在多数学生是团员、团的组织体系相对健全的基础上,着重是要提升组织活力、尽力发挥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要站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和全局,确立团组织在学生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明确各学生组织的功能定位,在学校管理中合理明确团学组织的地位作用,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的团学组织格局;通过明确支部职能、探索班团一体化、推进社团和网络建团等方式,巩固和创新基层团支部建设;通过明确定期召开会议、实行代表提案制等途径,规范和加强团的代表大会制度。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实际的工作需要,调整和创新团的组织机构设置,明确各级学校团组织的核心职责,建立完善不同层级组织间的联动互动机制。要建立“专挂兼”相结合的干部配备办法,充实工作力量;构建分级培训体系、建设核心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团学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增强群众性,切实转变作风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增强群众性,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坚持服务学生的工作生命线,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理念,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增强广大团员学生的改革获得感。要全面落实“8+4”、“4+1”、“1+100”以及“驻校蹲班”制度,大力加强直接联系服务引导学生的力度;在工作设计、实施、评价的各个环节,邀请学生参与,不断健全“众创众筹众评”的机制。要以“青年之声”平台为依托,加大困难学生帮扶、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使团组织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的第一选择,想得起、靠得住;以“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牵引,对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进行系统的科学梳理设计,使之成为高校共青团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服务学生成长就业核心需求的重要机制和载体。要建立优先面向基层的工作指导和资源配置机制,逐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团组织直接联系服务学生坚强堡垒。

  高校共青团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源头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其改革必然是全团改革的关键范畴。各地各高校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切实贯彻主动落实好《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增强三性为牵引占领战略制高点,围绕四维工作格局,动真碰硬系统推进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力争使高校共青团改革走在全团前列。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交大共青团——交大青年全面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电话:51688610    传真:51684028

Copyright 2012 北京交通大学,版权所有

BJTU ICP备 14101001